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chuandong.com/news/news262610.html
近日,工业机器人无碰撞自主运动规划提供商Realtime Robotics已获得日资巨头三菱电机的战略投资。
虽然具体金额暂未披露,但据外媒报道,本轮资金将用于优化公司机器人工作单元、拓展解决方案,以帮助工程师和制造商降低成本、提高生产力。
Realtime Robotics自2016年成立至今,共完成3轮融资,轮次走到B轮,已披露筹集金额超4580万美元(约3.3亿人民币),股东中不乏Toyota Ventures(丰田风投)、上汽投资、SPARX Group等知名机构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三菱电机曾在A轮就对Realtime Robotics提供资金支持,并将在此次B轮融资完成后,在Realtime Robotics董事会中增加一名高级代表。
而公司CEO彼得·霍华德(Peter Howard)曾在三菱有长达12年的工作经历,曾担任三菱商事项目经理、Tri-M Technologies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、SM2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,与三菱渊源颇深。
Realtime Robotics:突破自动化重点瓶颈
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提升的特征之一,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愈加广泛,为企业提质增效发挥重要作用。但编程、部署和控制工业机器人的过程一直以来存在诸多痛点,想要让机器人在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工作,并非易事。
机器人运动规划是工业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环节。通过预编程,控制系统能够指导机器人按设定路线精准运动,完成码垛、焊接、装配、检测等复杂任务。
然而,传统编程流程下,工程师需要手动规划每一个机器人动作,预设其运行路径,防止发生碰撞,存在高成本、高风险、高耗时的“三高”困扰。
针对传统工业机器人编程的诸多痛点,Realtime Robotics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之道,这种无碰撞运动规划技术,被形象地比作“机器人大脑的运动皮层”。其优化算法能同时管理多个机器人复杂动作,智能生成无碰撞的最优路径方案,达到最佳循环时间。
在设计阶段,Realtime的优化软件可快速生成并评估数十万种方案,寻找高度复杂多机器人工作单元中的最短循环时间,如用于汽车车身点焊作业。而在实际生产线上,其运行时控制系统进一步让多个机器人实现精密紧密协作,动态规避障碍物,一旦工作单元需要调整,该系统也能迅速重新优化出最佳路径。
凭借这一技术,Realtime Robotics已为诸多制造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。汽车巨头宝马(BMW)、大众商用车(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)等都采用了其解决方案,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。据报道,借助Realtime的支持,他们缩短了生产周期时间,减少了设备停机时间,大幅提高了总体产出。
此外,Realtime Robotics还在运行时提供动态避障能力,确保机器人在遭遇突发障碍物时能及时调整运动轨迹,实现自动化生产在动态环境下的高效、安全运行。
三菱电机:斥巨资布局自动化未来
人工智能浪潮下,单一的硬件和工控系统已难以适应不断提升的柔性化和智能化需求。因此,对于老牌制造巨头三菱电机而言,成为Realtime Robotics的战略投资者,多是出于把控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的战略考量。
根据规划,三菱电机将通过增持股份,进一步将Realtime Robotics的运动规划技术集成到三菱广泛的软硬件生态体系中,包括3D仿真软件、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(如PLC、伺服电机和CNC)等。
通过数字孪生手段,三菱电机期望借助Realtime Robotics的技术实现制造业的全面优化,提升运营效率,同时快速响应制造过程中意外状况,确保生产的连续不间断运行。
三菱电机的目标是,通过不断拓展自动化能力,简化工厂运营流程,最终构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“循环数字工程”生产模式,持续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。
据悉,三菱电机在工厂自动化、信息处理和通信、空间开发和卫星通信、消费电子、能源、运输和建筑设备的电气和电子设备方面拥有100多年的经验。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财年中,公司已收入为52579亿日元(约348亿美元、2431亿人民币)。
产业升级,智能制造是必由之路?
工业4.0时代,智能制造已成为必然趋势,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只是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,而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加速融合,将进一步催生行业的深度变革。
在过去,自动化生产多是针对单一明确的任务目标,如装配线或加工单元中特定的码垛、焊接等固定流程,自动化系统按预编程路线运行,缺乏灵活性和智能适应力,无法应对动态环境的变化。
而新兴技术为生产引入更智能、更高级的协同自动化形态,能基于对全局生产环境的感知,动态调整设备运作,优化生产流程。这需要来自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决策规划能力,对全局状态进行实时评估和调度。
Realtime Robotics做的也是这件事。公司CEO Peter Howard将它比喻为“拥挤厨房中协同作业的数位厨师”,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多机器人间的运动编排,让生产资源在动态环境下高效协作。
此外,过去制造业追求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成本优势,产品同质化程度高。但当今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需求日益增长,规模效应正在削弱,柔性制造成为热词。
而从三菱与Realtime Robotics的联手,也不难看出制造业产业链整合的大趋势。
对于制造商而言,打造端到端的自动化能力一直是追求的目标。未来,企业将不再只是单纯的产品生产商,而是解决方案提供者,企业商业模式将围绕客户个性化需求,提供包括产品设计、生产制造、运维等一体化服务。
三菱电机将Realtime Robotics的运动规划技术集成到工业机器人和控制系统中,实质是在为客户提供更智能、更高效的制造服务。